在中国宗教信仰中,相对于人世间,有鬼神所居的“幽冥”、“天界”、“仙境”一说。幽冥,又称阴间、阴司、黄泉、幽都,主管人间生死寿夭,对生前善恶赏罚,为阴曹地府之所在[1]。其构造体系,源自古代中国掌管刑狱的司法官僚系统[2]。
幽冥(古时凡非阳世即幽冥,甚至包括天神与山精水魅的居住地)的概念大于地府(阴间中亡魂居住的地方),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(地府中犯罪亡魂被拷打的地方)。一般人死后,先到各县、州、府、都城隍处接受初审,再逐步移送地府。根据《太平经》,人在世间,“为善亦神自知之,恶亦神自知之”,行善之人,则其在阴曹的命簿“无恶之辞”,“天见善,使神随之,移其命籍,著长寿之曹”,不仅能长寿,而且还能让子孙得福,上善之人则能成神;行恶之人,死时则入恶曹地府判罪受罚,而以后还有改过自新的机会。
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,道教受其影响又发展出了十八层地狱的概念。
大概从汉代张道陵时,有三官大帝之说,分别为天官大帝、地官大帝、水官大帝,分别管理天、地、水,而地官大帝统辖五岳名山与地府一切事宜,而又有泰山神东岳大帝为冥界主宰,因泰山是天子封禅所在,上通天庭,下通地府,故普通人死后亡魂会归于泰山之下,后来又认为酆都为冥界入口,则酆都之神酆都大帝也被奉为是冥界主宰,但两者职能、属性、部属及管辖范围几乎一模一样,民间常常视为同一神,然而在道教有说法认为两神皆共掌阴间,酆都大帝辅佐东岳大帝执掌地府,类似现今的司法院正副院长。十殿阎君则为两大帝之部下。
中国人认为地府大部分众生是安居乐业的,故相信这样的经济社会一定需要货币,中国人仿效了人间的黄金与白银,创造了地府的货币:冥纸,以焚化的方式传递给祖先,以资冥福。佛教传入后,民间受到佛教思想影响,认为阴间除了一般亡魂居住的地方,还有罪恶深重亡魂受刑罚的牢狱:是为“地狱”,一般人认为地狱是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的,民间的“重狱”便是指“十八层地狱”。而十八层地狱分别由十殿阎君(阎罗王)掌管,地狱中最令亡灵痛苦的,是第十八层的无间地狱(即阿鼻地狱)。
另有人相信,地狱众生受尽各种苦刑的煎熬,但通过冥币能够买通地狱中的鬼卒,而免于较重的刑罚,已故亲属的家人往往会在春节、中元节、重阳节、清明扫墓节等节日,焚烧冥纸给“阴间”的亲属。
在佛教中,面燃鬼王(观音菩萨化现,道教则说是太乙救苦天尊所化身)就是地狱一切亡灵的领导者,为亡灵分衣施食,并随之于中元节升上阳世,监督众鬼。另外曾发誓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”的地藏王菩萨是拯救地狱众生的救主,由于佛法传播甚广,无论是东岳大帝、酆都大帝、十殿阎君、面燃鬼王等都被民众认为是地藏王菩萨的护持者。民间还传说,曾经进入地狱拯救母亲的目连尊者,舍身于外道暗杀后,辅佐地藏王菩萨,立志普救枉死城众生。